2017年1月13日 星期五

寫自己的故事、看自己的故事


雖說我是一個好愛回憶的人,但不代表我沉溺於過往,
反之我是帶著第三者看故事的心情去看臉書的On this Day、以前的日記,
用現在的心態去看回那時候的自己是一個很有趣的經歷,
會看到自己及身邊的人的模樣,還有那些或好或壞的變化。
這只是「看故事」的心態,而慶幸暫時也沒有什麼「當時怎麼做會更好」的想法,
可能是因為我個人比較不喜歡「後悔」。

「假如時光可以倒流」的大前提是……要有故事、有回憶,不然……干我什麼事?
所以當演唱會消息一出來的時候,我內心是有點抗拒的,
既然都沒有參加過,又何必瞎搞混?除非當年真正有到場有回憶的人們吧!
雖然以前看著ptt裡別人的青蔥歲月,都覺得自己年少無知的求學生涯過於平淡,
但反正這一切的相逢恨晚怎麼樣也追不回來,那就倒不如讓它過去好了(駝鳥狀)

事實證明,每次當我遇上演唱會,我的骨氣值會降至負數,
好死不死,搶票那天遇上公司大活動,幾乎沒有碰過電腦。
然後經過一番的偶然與巧合,加上狗屎運,竟然買到了票!
雖然直覺跟我說我妹會買到票但日期竟然是最合適的1/1
雖然位置只是在小巨蛋的山頂但人在外地我也只是求入場。

搶票永遠都是演唱會不可缺少的嘔心瀝血又折騰人的過程,
每次事情往往都在看似很順利的情況下經歷一番驚濤駭浪,
在工作忙碌了半個月後我驀然發現所買的實名票出了問題,
再來是動之以情的發電郵給售票公司以及想了無數個藉口,
不斷在是否找票、退票、夜排之間天人交戰了數百個回合,
重點在於成本太高而這次我去台灣的目的並非只看演唱會,
也反覆問自己究竟為何每幾個月就要陷入這樣的一個漩渦。

每場演唱會之所以如此的獨特,這瘋狂又折磨的過程實在「功不可沒」,
(謎之音:以上的那兩個段落是被迫瘋了才會忽發奇想地對齊吧)
之後也幸好有驚無險,「有驚無險」包括1/1當天暈車+中暑+胃痛+發燒,
那天下午在酒店睡了一覺、出了一身汗之後才勉強爬得上蛋頂看演唱會;
(想不到20121222高雄場之後出現的症狀居然也復刻了!不過那次是冷病的,這次是在冬天也中暑……)
這樣才會有以下的故事……

168場演唱會對我來說是一件完全陌生的事,一件只有在DVD出現過的東西。
話說1999828日我只是一個準備升小六的小孩,連小學發生的事都快忘光;
誰會想到在17年多後,連我都活過了他們當年的年紀,演唱會竟然有機會復刻?
這種感覺真的好特別,尤其是聽到第一張專輯的live版,
那歌詞的坦率直白,讓已過了那年紀的我有點汗顏同時又好生羨慕那份勇氣。
畢竟人到了某年紀,就應有該年紀的行為、責任與肚量,某些初衷唯有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吧!

本來演唱會前就盡量避免看到相關新聞,雖然這次每場主題不同看了也等於沒看,
但我發覺已經很久沒有看過一場歌單是()陌生的演唱會,居然覺得有點新奇(?!)
總之演唱會一開始的情緒已經有點亂七八糟,加上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坐著聽,外加身體不適,
一整個感覺跟以往的確有很大的分別,頭三分之一都是暈著過去的吧!
(當然之後本著「演唱會能醫百病」的精神,全日沒吃過什麼的我在叫囂的途中竟然覺得餓了……此乃後話。)

唱到某些歌看到某些場景而勾起了某些回憶,居然迅雷不及掩耳地流了幾滴眼淚,
這也是始料不及的事,我以為我已經對此絕緣了好久,
之前也是「有事情發生時」才有這樣的反應。雖然之後一天才知道的確「有事情發生」,
但其實當下台上沒有什麼傷感的氣氛,唯一的解釋可能是直覺的感應吧!
(後話:知道這件讓人歎息的事之時,公車正經過市立體育場,巧合得讓人恍神了一會。
謝謝你們讓我體會什麼叫「原來大人已沒有童謠」,也許在處理人生某些事情上,我還需要更「大人」一點)

整場最「值回票價」的地方有二,
一是繼813淋雨後最整齊的安哥(香港場另計)
二是憨人talking的這一幕。
(其實以佛心來著的NT480票價,早在順利入場時就已經「值回」了)


「回到故事的一開始,那時候的演唱會,有點粗糙、有點青澀。那時候還沒有相信音樂,還沒有藍色螢光棒,還沒有必應創造,還沒有這麼多的歌。那時候的我們,是怎麼樣?不是那麼重要,重要的是五月天想知道,那時候的你們是什麼樣子的。

有一天,每一場演唱會都會過去,當我們老到想復刻也沒辦法復刻的時候,那時候你們是否能在心中用你們的想像,用你們的回憶,繼續開演唱會呢?那就會是我們最後的演唱會了。

我想要把現場所有的燈都關掉,我想要現在空氣中只剩下你的歌聲,只剩下我們的最初

什麼是演唱會呢?也許,有音樂、有你自己,那就是演唱會了。別忘了,只要你想要,根本就不用搶票,而且一定值回票價,我們在你們心裡,永遠陪你們開演唱會。」

聽到這裡,我忽然改變了之前的想法;
縱然沒有參與過1999年的168演唱會,但復刻的版本是屬於2017年的。
這個版本是當下創造的回憶,而正如我說過很多遍,
每一場演唱會都是由無數個幸運所組成,每一次都是獨特的體驗;
這一切都是我所擁有的珍貴回憶,記錄著的也是我的故事。

前文提到,比起「回到過去」,我比較喜歡「重溫回憶」。
最近看到有一句話:「有回憶的人比沒有回憶的人幸福,不管那回憶是好是壞。」
所以為了儲存這些獨一無二、或焦慮或興奮的回憶,
沒骨氣的本人又要說一句演唱會後必然的感覺,就是之前的折騰都值了!

上一次的小巨蛋演唱會是在5年前,也差不多是這樣一個時候。
剛好這次帶著跟我當年同年紀的妹妹進場,在旁看著她為某些段落感動著,
有那麼一刻我彷彿看到當年的自己,從旁人的視角明白到那種所謂演唱會帶來的震撼。
(想當初我也是因為5年前的末日版方舟而掉到坑裡直到現在還未有爬上來的跡象)
我相信這些歌曲在不同的年紀聆聽,會有不同的感悟,
但還是要到某個年紀,有那麼一點故事、那麼一點的人生歷練,
還有足夠的智慧和面對真實自己的勇氣,才叫做真正「聽得懂」。
這已經是一種超出歌曲是否「好聽」,歌詞是否「有意思」的表面評價,
而是一種與生活、與生命故事的連結,也許就是他們所講的「人生背景音樂」。

說真的,比起高雄許多貼心的安排,台北的諸多限制的確令人卻步,
但不得不說,在小巨蛋內發生太多的事,令它成為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,
所以我不大敢斷言有沒有下次(果然,骨氣這東西就有如浮雲……)
每次演唱會在精神層面上收穫不少,而這次的收穫似乎超乎預期,
至少家裡多了一個明白我為什麼在坑裡久久出不來的人()

在寫故事、看故事時發現,每個故事中總會有幾段未如人意、異常艱難的時光,
挺過來的,人生會豁然開朗;挺不過來的,時間會教你怎樣與它們握手言和。
無法估計還會在無限巡迴、「萬劫不復」的搶票惡夢中堅持多久,
又或者說還有多少機會可以這樣的「奮戰不懈」……未來的故事有太多的未知之數。
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,就是這些音樂、這些畫面、這些觸動情緒的瞬間,
都將會陪著我寫我自己以後的故事……

很久很久……

「而你的故事,現在正是起點」

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

自傳,如戲



4年多的時間其實比我想像中過得快很多,
雖然這1,680個日子內,我完成了很多事情,轉了兩次工作,也讀完了一個碩士課程。
上一次拿到專輯時還是「入世不深」的社會新鮮人,
這一次已經向職場中層的鳥兒方向邁進 (離老鳥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~
上一次在公司已經按捺不住聽完整張專輯,
這一次決定拿到專輯後用家裡的音響設備好好從頭到尾聽一遍 (這是因為現在很難去靜下心來,這事好像年輕時比較容易做到……
在專輯發行到我拿到專輯隔了兩天,為隆重其事,我熬了夜趕完手上的工作之餘,還在公司完成了兼職的工作()






4年多的時間裡,很多東西都改變了,但原來有些東西似乎是一個不變的循環,
例如收藏的電台節目又多了一點,例如電台節目還是工作中的調味品,
例如聽到某些段落會被笑聲震破耳膜,更例如這個畫面……

拿到專輯後,突然有種很「神聖」的感覺,幾乎要進行些什麼儀式後才可以把它打開。
以免被打擾,在家人都睡了以後,才「必恭必敬」的把它放進音響裡,
鮮有的不看歌詞本聽了第一遍,然後再拿著歌詞本慢慢細嚼。

這次的曲風很多元,編曲很精彩,讓人很難猜到歌曲的走向與發展。
歌詞本超級厚,背起來讓我想起會考時背的26篇課文,考慮寫筆記協助……
就想問一下,究竟頻繁出現的超高音和那接近6,000字的歌詞是想迫死誰?(
然後,有某幾首歌我聽著聽著,覺得有林子祥或是溫拿跑出來的感覺。

整張專聽下來好像在看一齣結構完整的電影或歌劇,起承轉合分明。
《如果我們不曾相遇》是復古華麗的序曲,
然後是曲如其名、電影感很強的《成名在望》完成第一幕,《好好》是間場的喘息,
在第一次聽完《成名在望》後,幾乎要站起來鼓掌,希望聽到更多這首歌的創作故事
再來第二幕的《兄弟》和《人生有限公司》以big band形式呈現,就是歌劇中歌舞昇平的故事發展;
而且它們無縫連接,第一次聽沒看歌詞,我竟然完全沒有留意已經換了歌,很妙。

《後來的我們》《頑固》組成了第三幕,訴著帶點遺憾但又不失希望的故事,
緊接的是節奏鮮明的《派對動物》與《最好的一天》,前者是加了糖衣的苦藥,後者應該是專輯中最正能量的歌
不得不說在房間用音響聽《派對動物》,節奏組表現十分亮眼,讓我的小房間瞬間變身演唱會現場!!!
《少年他的奇幻漂流》是另一個轉折點,有種希臘神話中主角因好奇心誤開了什麼東西/誤吃了什麼,又或是為了救人而自願深入未知的地方
這歌本身很好聽,很有畫面感,問題是聯想到某些片段真的會戳中笑點

所以之後的《終於結束的起點》《任意門》就是有驚無險的章節
要說一下,《任意門》是名副其的「五月天自傳」對於這種坦白,甚至是「赤裸」,真的有「驚」到,很不習慣這樣的表達方式
最後的《轉眼》很有歌劇中最後一首歌的感覺,慢慢fade out之餘還帶著無數有待解答的問號
《你說那C和弦就是》是美好的點綴像是電影最後那些NG片段或花絮。

自傳寫的是人生故事,是自己敘述自己的故事
人生如戲,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解讀與演繹。

4年多前他們說出了一個世界,講了好多大道理,
但畢竟生命裡的東西就是這麼多,跟朋友們都很好奇究竟他們還可以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。
從預先聽到的3首歌,大約可以猜到的是「小我」概念的一張小品專輯。
不過從5月香港JRI開始,再從歌曲及MV死命都要跟之前的作品有關聯這方面來看,一度以為專輯主題是「老人院」 (

是寫關於這個時代的人的自傳,還是想不到的部分。
一開始還想這會不會太沒說服力,畢竟每人的故事都不一樣。
恰巧在「閱讀」歌詞的這幾天,我也一直在翻自己寫過的東西 (每年都有幾次這樣的時刻
然後發覺……好多事都可以用別人的一句話說完;原來在不知不覺間,一切都的確在生活中 (

打開專輯看到「誰說不能讓我 此生唯一自傳 如同詩一般」
想起幾年前自己寫給自己的一封信


「如今人生各有戰場  你的難題  我的煩惱  已不一樣
是否就像當年的幻想  我們的模樣?」


「學會收拾起叛逆  學會隱藏了表情」


地球說  你活了百年
不過是  歷史角落  轉眼瞬間
你的  名字故事  打噴嚏就都  全灰飛煙滅


What's your story?
(我怎麼覺得我的微博很「好看」XDD)

歌曲的解讀其實是很個人的事,就像照鏡子一樣,反映出個人的生活面貌以及情緒狀態。
所以暫時來說,於我而言,這是一張跟生活的距離很近的專輯;但並沒有十分觸動到我 (或許是因為現在的哭點真的很高
能夠這樣直白的講自己的故事,感覺好像回到最初的模樣,但在歲月的洗禮下多了歷練,情感表達也更細膩。

說到最能感動我的地方,也許是聽完《任意門》後再看回瑪莎寫的這一段時,
「可是沒有人像我們五個人在一起這麼多年,經歷過了這麼多事,開了這麼多的玩笑,擺平了那麼多爭執,看了那麼多風景,吞了那麼多委屈,也唱了那麼多演唱會。我們五個人都好像有那麼點不一樣了,可是其實還是跟十幾年前一樣。想寫的,想唱的,想好好放在專輯裡頭的,想讓別人也能聽懂的,就是一張專輯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意義了。」這才是實話,後來沒說出口的。


此時,只想到這樣的一張配圖

(不知道為什麼找不到方舟台中最終場那張,就先放這張清晰一點)

《自傳》肯定是一張很耐聽的專輯,光是背誦那些歌詞和把歌詞與曲配對就應該要花上3個月
它提供了滿滿的人生背景音樂之外也提醒了我:
雖然人生跌宕起伏,但能夠處之泰然、坦然面對過去與未來,也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。

P.S. 這篇亂糟糟的「心得」也才2,000多字,究竟是哪樣的能耐才寫得出6,000字的歌詞—覺得佩服

P.P.S. 翻開專輯看到老虎(「送羊入虎口」XD),就想起自己都在那處拍過照,翻箱倒櫃後找到這13年前(還真的差幾天就剛好13)在高雄蓮池潭的照片